一個國家,一個城市,再到一個商圈的發展,都離不開規劃,離不開趨勢,離不開時代的發展需要。
過去的上海,多年來一度是六大CBD的主場——陸家嘴,人民廣場,淮海中路,南京西路,徐家匯以及虹橋古北,個個都是時代的產物,如果要排個商圈英雄榜,還可以再加上浦東張江高科以及徐匯漕河涇兩大開發區。
而這幾年,過去的主力商圈幾乎沒有可繼續開發的土地,新興商圈趁機崛起,無論是大虹橋,北外灘,前灘后灘,徐匯濱江,還是楊浦東外灘,個個都喊出口號爭當下一個陸家嘴。
由此也可見陸家嘴在上海諸多商圈中的王者地位——任爾東西南北風,吾自紋絲不動。
新興商圈哪一個會成為下一個陸家嘴?大概率是誰都當不成。
陸家嘴的發展,契合天時地利人和?;叵敫母镩_發之初,上海百廢待興,如今寸土寸金的陸家嘴,除了地皮外也是一無所有。上海跟中國其他城市一樣,窮的叮當響,除了給地給政策,并無其他可拿得出手的招商引資手段。而繁華如斯的浦東陸家嘴,過去抵不上浦西一張床。
為了給中國打造一張世界級別的名片,國務院特批成立了浦東新區,陸家嘴首當其沖,無數真金白銀砸下去,各種扶持政策說給就給,換來的,就是如今閃亮亮的上海乃至全中國面向世界的金字招牌——陸家嘴。
自陸家嘴之后,上海多年來再無第二個商圈有此待遇,直到虹橋商務區的概念在2010年左右被提出來。
虹橋商務區大IP已經熱了多年,但大虹橋顯然不是陸家嘴,也不會成為下一個陸家嘴,然而論起發展機遇和前景,卻并不亞于陸家嘴。
雖然都是有地又有錢的新興商圈,大虹橋的戰略格局之大,規劃面積之廣,也還是其他幾個新興商圈無法比擬的。
再加上大虹橋作為上海西大門這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大交通,大會展,大商務三大核心功能聚焦,東有陸家嘴,西有大虹橋,已是肉眼可見的趨勢和未來。
1、大戰略:虹橋商務區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國家級戰略部署中最重要的一環。
作為十三五規劃中的重中之重,國務院明確了虹橋商務區作為“面向長三角,服務全國的高端商務中心”的功能定位。
2018、2019年間,國家各級領導多次明確提出將江浙皖滬三省一市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至國家戰略。對外一帶一路,對內長三角一體化,珠三角一體化等內循環全面發展,已經成為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的總趨勢。
虹橋商務區不僅占據長三角城市群龍頭地位,緊鄰江浙皖,也是入滬西大門,長三角的咽喉之所在。對內一邊連著長三角龐大的制造業群,一邊坐擁上海金融之都的國際地位,對外則是上海聯系亞太,面向世界的門戶,連接世界的橋梁。
而未來長三角城市群與世界上其他城市群之間的競爭,就是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競爭的重要載體之一。
可以說,無論在內循環還是外循環的經濟發展中,虹橋商務區都肩負著帶動長三角26個城市實現國際貿易一體化以及助力長三角成為國際一線都市圈的重任。
2、大規劃:虹橋商務區主城區總規劃占地面積88平方公里(約等于3個陸家嘴),拓展區63.4平方公里,加起來就是151.4平方公里之廣。
整個虹橋商務區由東長寧,南閔行,西青浦,北嘉定,四個區的部分組成。按照地理功能區塊又分為虹橋核心商務區,機場片區,東虹橋商務區,南虹橋商務區,西虹橋商務區,以及北虹橋商務區六大片區。
主城區東起外環路,南至G50滬渝高速,西至G15沈海高速,北至G2京滬高速和閔行區界,旨在實現“面向全球,面向未來,引領長三角地區建設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國家開放樞紐的總目標。
而上海浦西核心的7大行政轄區面積分別是:黃埔20.52平方公里,虹口23.45平方公里,靜安37平方公里,長寧38.3平方公里,徐匯54.93平方公里,普陀55.53平方公里,楊浦60.61平方公里。
大虹橋之大,可見一斑。換言之,虹橋商務區主城區未來將是上海浦西最大的城市核心區。
3、大交通:虹橋商務區不僅有面向世界的虹橋國際機場,面向全中國的虹橋高鐵站,面向環滬城市的機場大巴中心,通往國內各省市的高速,還有直通上海市中心各區的多條城市地鐵公交線路。
虹橋商務區借助虹橋樞紐冠以大交通之名,名副其實。
中國在城際軌道交通每年投資近8000億,其中4000億都在長三角??梢哉f虹橋交通樞紐不僅是全球最貴的綜合性交通樞紐,軌陸空三位一體,也是全世界規模最大,換乘方式最多的綜合性交通樞紐。
虹橋樞紐日均人流量110~150萬人次,全年總旅客5億多人次,1小時內可到達蘇州,杭州,南京,合肥等長三角任一重要城市,航空2-5小時可飛至國內任一城市,港澳臺,日本,韓國,新加坡等東南亞經濟圈任一國家地區,是整個亞太文化,貿易,跨國交流的軸心樞紐。
虹橋商務區地面則除了現有的延安高架,北翟高架,嘉閔高架,崧澤高架,建虹高架,S20環線外,還將增設地面1級2級車道32條,完成北橫通道,滬常高速入城段,嘉閔高架延伸段,諸光路地道,形成四縱,四橫的快速路網,繼續推動大虹橋朝著一流商務區的發展目標前進。
虹橋商務區的地鐵軌交是上海唯一一條6條地鐵交匯的站點,包括2號線,10號線,17號線,13號線西延伸段(規劃中),25號線(建設中),機場聯絡線(建設中),以及嘉閔專線(建設中)。
未來的虹橋商務區內,2號線,10號線,17號線,機場專線構成東西主動脈地鐵線,13號線,25號線形成南北軌交動脈,地鐵樞紐貫穿上海東西南北全方位。
尤其是從虹橋樞紐去浦東機場的機場聯絡軌道交通一旦建成,上海兩大機場換乘就只需40分鐘(中途增設6站),比起現在的地鐵2小時,車行1.5小時,將大大方便浦東,浦西的經濟融合。
4、大會展:我國商務部和上海市政府總投資220億共建的國家會展中心,總建面147萬平米,不僅是全世界最大規模的單體建筑,每年舉辦各類大小展上百場。為大虹橋商務區輸入大會展之魂。
國家會展中心每年11月5日至11月10日都會舉辦全球進口博覽會,2年一次的國際車展和國際醫療器械展等也都全部定點在國家會展中心舉辦。每周一小展,每月一大展,涉及到100多個國家,3萬多家企業,2000多萬人流參展。
如此大規模多頻次的國際化會展平臺,不僅為國內外各行各樣的貿易商品提供了展示交易機會,推動了長三角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吸引了不少跨過企業區域總部入住大虹橋,形成了巨大的財富聚集效應,如此之多的人流往來也給大虹橋商務區帶來了大量的商機和地塊升值。
5、大商務:目前大虹橋商務區已有近5000多家企業入駐,包含140多家外資企業,跨國公司區域總部、上市企業、長三角知名企業等,數十個星級酒店,購物餐飲商業中心,試營業的奧特萊斯,在建中的世界級劇院群等商務配套。
不完全統計,德國梅塞爾、西蒙電氣、丹麥格蘭富、基恩士、宏碁集團,日本TSUBAKI,共進股份,殼牌石油,阿里巴巴,中國平安,中國鐵塔,羅氏診斷,臺達電子,七匹狼,唯品會,安踏,美的,紅星美凱龍,巨人網絡,歐普照明,廣聯達,長江商學院等知名企業均在大虹橋扎根常駐。
不僅如此,商務區內星級酒店云集,洲際,綠地鉑瑞,綠地鉑驪,索菲亞,金臣皇冠假日等五星四星級酒店,在上海所有的商圈中也是絕無僅有。名副其實的大商務配置。
除了酒店以外,虹橋新天地,虹橋天街等商業配置也為虹橋商務區注入了更多的休閑娛樂餐飲氛圍。
國家會展對面已經試營業的首位SHOWAY奧特萊斯,在建的20多個大小不同,功能各異的百老匯專業劇場組成的世界級劇院群,總計超過1萬個座位,助力上海成為亞洲演藝之都,全方位滿足商務區內的居民,白領,會展人群及交通樞紐人群購物娛樂之需。
三十年一個陸家嘴。大虹橋的發展速度更勝三十年前。十年前許多上海打工人不可想象家住昆山花橋,淀山湖,工作在虹橋商務區,今天這一切卻已普遍存在。
也許再過個十年,二十年,高鐵地鐵再次升級提速,家住蘇州,杭州,合肥,南京等江浙皖城市,工作在上海,每日高鐵地鐵通勤往返,也會成為常態。
在人口紅利逐漸削弱甚至消失的今天,上海受限于2500萬人的常住人口紅線,又要控制人口規模,又要求得持續發展,借助大虹橋連接江浙皖,環滬城市就是上海勞動力的后花園。
或許這些,都是虹橋商務區能夠比肩陸家嘴的底氣。